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建议,此举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消费量显著增加,这不仅推动了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废水排放量的激增。在此背景下,多家食品工业企业纷纷启动了大规模的污水处理项目,为废水处理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强控制力度,市场需求渐显
本次发布的《意见》旨在加强对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的管理与监督。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监测要求以及监督管理措施。其适用范围涵盖了现有企业、生产设施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估、设施设计、竣工验收、排污许可发放及其后续的排放管理。此外,该标准同样适用于食品加工制造业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对屠宰及肉类加工、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等多个食品加工子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分别取得了11128张和11051张排污许可证。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分布与原材料产地紧密相关。
食品加工制造业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水污染。据统计,2015年中国环境统计数据表明,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屠宰及肉类加工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尤为突出。其他如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乳制品制造等行业,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也较大,占农副食品与食品制造两大行业总排放量的比重较高。
环保需求集中爆发,市场潜力巨大
食品加工制造业作为关乎民生的重要产业,其现代化水平是衡量国民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1月至9月,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了37688.5亿元的营业收入,尽管同比下降了4.3%,但行业利润总额却增长了6.6%。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扩张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要求的提升,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也随之增多。这类废水通常含有较高的有机物和悬浮物,且可生化性强,因此对废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环保法规的趋严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的需求正不断攀升,为废水处理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工业废水治理挑战重重,管控亟待加强
近年来,环保督察已成为常态,工业废水治理中的诸多难题逐渐显现。最近,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了长江流域七省市水环境治理的问题案例,其中包括管网排查不力、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等问题。
以食品加工制造业为例,现行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存在诸多不足,大部分行业仍遵循1996年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标准未能充分考虑特定行业的生产工艺、处理技术及污染物特性,难以满足当前的环保需求。为此,必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优化处理工艺,并加大对非法排污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以确保水质安全,维护公共健康。
国家层面上,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废水的管控与治理,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指出了推动绿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无疑将促进相关领域的环保治理需求进一步释放。
综上所述,《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不仅是对现有环保标准的完善,更是对食品加工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一次重要指导。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挑战,加强废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将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